北京宝杰罗生物公司-首页、菌种鉴定、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鉴定、微生物新种鉴定、细菌鉴定、真菌鉴定、酵母鉴定、生理生化鉴定(Biolog、API50CH、API20E、API20NE、APIZYM)、16S序列分析、ITS序列分析、26S D1/D2区序列分析、脂肪酸、呼吸醌、极性脂、DNA-DNA杂交、(G+C)mol%、细胞特征性糖、细胞壁DAP、冻干管、MiSeq/PacBio高通量测序菌群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环境微生物菌群分析、微生物产品解析、产品污染菌分析、Agdia植物病害检测试剂、Agdia转基因试纸条、美国ZYMO RESEARCH、watson加长滤芯吸头(1252-207CS、1252-801CS、124-1200S)、冻存管(1392-200-SS、1396-200S)、 三菱MGC厌氧袋、美国MoBio强力土壤微生物DNA提取试剂盒12888-50、eppendorf离心机(5425/5425R、5418/5418R)、8道/单道移液器、排枪、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美国BD培养基、OXOID REMEL培养基、韩国SPL耗材、日本大冢(Otsuka)耗材、美国AXYGEN耗材、美国巴洛克耗材、美国Crystalgen试剂耗材、PCR仪、低温冰箱、摇床、生物安全柜、超净台、灭菌锅、其林贝尔仪器、培养箱、过敏原、致病菌检测试剂 农药兽药残留检测试剂。


  公司电话: 010-6594 5597
 
首 页< 生物专栏<微生物科研相关资讯

Nature文章: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基因组测序和人工重组微生物群落




想了解更多“生物相关”知识?请关注下方“北京宝杰罗生物”微信公众号。 

背景介绍

在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对原核生物的纯培养逐渐被忽视,但纯培养对于阐明这些微生物的功能是必需的。

本文是2015末发表在Nature的Article文章,第一作者为白洋,主要负责拟南芥根相关菌分离、培养、测序和人工重组实验,现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共一的第四作者Ruben Garrido-Oter,主要负责细菌鉴定、基因组和扩增子分析,现马普植物育种所Group Leader。通讯作者分别为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的Paul Schulze-Lefert教授和瑞士苏黎士微生物所的Julia A. Vorholt教授。

由于本文内容极多,分为四篇文章进行介绍:

  • 0概述

  • 1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 2细菌基因组测序

  • 3人工重组微生物群落

本文是此系列的第二篇:1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土壤中微生物如何分离培养

土壤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图片来自白洋组主页 bailab.genetics.ac.cn )
主要分别两类方法:平板划线法,梯度稀释法;本研究两种方法均使用,第一作者白洋主要通过梯度稀释法分离根部菌,而来自瑞士的共同一作Daniel B. Müller主要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叶片菌,且都获得了成千上万个单克降,用于下一步鉴定。详细方法见文章原文。

大规模分离的菌如何鉴定

Supplementary Figure 1 | 高通量条码(barcode)系统鉴定分离细菌16S V5-V8区。本方法基于Goodman et al., 2011的两步条码法,并优化PCR扩增799F到1392R部分的接头序列。第一轮的PCR添加的条码,用于区分来自96b孔板中孔的位置;第二轮添加的条码,用于区分不同的PCR板。这样组合所有带有标签的PCR产物,并用罗氏454测序仪产生数据。

你可以采用挑单克隆Sanger法测序,但对于上万个菌斑的测序和鉴定,时间、成本和效果都值得考虑。本文采用454加双重barcode的方法高通量测序,这是几年前的方法。目前比较适合用HiSeq或MiSeq来测序鉴定,只要460bp以内(40bp用于双端匹配和双barcode)的片段都可以。举个例子,第一个barcode 96个,用于识别96孔板只的每个孔,第二个barcode同样96个用于区分96个不同的板;建成一个文库,测序5G数据,平均每个单菌的测序数据大于1000条,可以很容易的统计分析目标是否是单菌,单菌为何种菌;如果是多菌,是那几种菌的混合,主要是什么菌等信息。非常高效,成本也极低,信息更全面。

土壤中到底多少菌可以培养

之前的文章一直报导,只有1%的微生物可以培养。其实这只是很多年前的估计值,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宏基因组技术,完全没有大规模实验数据作为根据,大家却互相不断引用。

本研究采用四种培养基,对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大量的分离和培养。对于根际中丰度最高的前一百种OTU,分离培养了64%,即使在其它相关研究的数据中,同样可培养物种50%以上。

Extended Data Figure 1 | 16S扩增子分析自然拟南芥根际细菌,并标示可培养的比例。图中只展示丰度前一百的OTU。
a,本研究根前100中64%分离到了单菌;b, 分离菌在Bulgarelli et al., 2012发表数据中比例;c, 分离菌在Schlaeppi et al., 2014年发表数据中比例;d, 叶片中分离培养菌比例。外环的黑色正方形代表这类OTU中存在相似菌被分离培养。

不同地点叶际细菌群体比较

Extended Data Figure 2 | 基于16S扩增子分析不同地区的拟南芥叶际细菌群体Beta多样性。共有60个样品, a,b,c,d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距离矩阵;四层标签分别代表地区,不同种植类型,季节,取样方式。

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株、还是混样,还有不同地区和取样地点的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果相似度很更,有很好的一致性。

土壤、根际和叶际中分离培养的菌

Extended Data Figure 3 | 采用物种树展示根际(a, 206个单菌) 叶际(b, 224个单菌) 土壤 (c, 33个单菌)中分离培养的菌; 图中圈中的数字代表97%相似的菌,但来自不同批次。

展示从三种不同Compartment分离的菌,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主要的分类单元,其中按科水平标注了名称,并按门和纲水平上色。

根际和叶际菌种类比较

Extended Data Figure 4 比较在自然土中种植拟南芥根、叶相关菌群的物种分类情况。 a/c分别为属和OTU水平;a/b分别为根或叶中丰度最高的20类Taxonomy相对丰度。


结论:可以看到根、叶中高丰度菌很多是一致的。

写在后面

更多培养组学文章阅读推荐。推荐两篇比较新的文章,它由来自法国的同一团队,分别为2016年末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和上个月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mpact Factor: 8.216)。

Nature子刊:强大的培养组学,让可培养肠道微生物增加一倍!

原标题:通过培养组学培养人体肠道菌群中从前无法培养的细菌
① 在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对原核生物的纯培养逐渐被忽视,但纯培养对于阐明这些微生物的功能是必需的;②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组学(culturomics),综合利用多重培养条件、MALDI–TOF及16s rRNA测序;③ 通过这种方法,鉴定出1057个原核生物物种,其中531种属于人体肠道菌群;④ 利用培养组学,至少被分离一次的肠道物种增加了一倍。

培养组学的创立者和团队,硕果累累!

原标题:了解更多人体菌群:扩大已知菌群的种目

这是培养组学的引领者Didier Raoult和团队报告给全世界的重要成绩!
利用培养组学这一强大工具,他们培养了许许多多已知和未知的细菌、古细菌、巨型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上个月他们系统性报告了团队进展,依然很让人兴奋,特别推荐!

① 世界培养组学引领者Didier Raoult和团队全面总结近年成绩;
② 利用培养组学,首次从人体培养329种新认知和327种已知细菌,使人体已知细菌类目增加29%;
③ 第一次分离4种人体肠道的古细菌,包括2个新种;
④ 引领巨型病毒培养方法,已培养100多种病毒并有力表征它们的致病性;
⑤ 从白蛉分离了超过70%的可能引起人类感染的白蛉病毒株;
⑥ 拓展了人体特别是来自人类肠道的真核生物的培养;
⑦ 论证了病原微生物和共生微生物的边界,环境和人体菌群间关系。

本图系统了概述了培养组学的工作流程,同行必读

Reference

  1. Bai, Y., et al. (2015). “Functional overlap of the Arabidopsis leaf and root microbiota.” Nature 528(7582): 364-369.

  2. Lagier, J. C., et al. (2016). “Culture of previously uncultured members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by culturomics.” Nat Microbiol 1: 16203.

  3. 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45515144?kf=detail_daily

  4. Lagier, J. C., et al. (2017). “Many More Microbes in Humans: Enlarging the Microbiome Repertoire.” Clin Infect Dis 65(suppl_1): S20-S29.

  5.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75945308241515

北京宝杰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biogenro.net/ )主要从事微生物新种鉴定、微生物菌种鉴定检测、高通量测序菌群分析、环境微生物菌群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转录组分析、微生物产品解析、产品污染菌分析等技术服务。

如果您对微生物研究感兴趣,我们可以邀请您进入对应专业的微生物培养检测分析和微生物菌群分析的专业微信群。这些微信群旨在为微生物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而且我们会通过网络举办一系列的微生态研究技术讲座,分享一系列相关研究文献,举办一系列交流研究成果的学术活动。

入群的方法是扫描或长按微信二维码或者加微信号:137 1776 8726或2517 8776,加为好友,然后我请您进入微信群。

个人微信号

宝杰罗微信公众号


微生物菌种鉴定分析微生物组分析微生物检测分析 动植物基因组分析转录调控

   免费分析基因组dDDH值/ANI值

   真菌全基因组重测序

   细菌全基因重测序

   微生物新种鉴定分析

   微生物菌种多相鉴定分析

   酵母菌快速鉴定分析

   微生物序列分析

   菌群多样性组成谱全长测序

   菌群多样性组成谱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宏转录组测序分析

   标记基因全长测序

   扩增子/功能基因测序

   第三代高通量测序平台

   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

   真菌基因组de novo测序

   细菌全基因组完成图测序

   真菌近完成图测序

   环境中活菌群分析

   产品微生物解析

   产品污染菌分析

   动植物基因组全长三代测序

   动植物基因组de novo测序

   SSR分子标记开发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群体进化关系

   遗传图谱构建

   BSA性状定位

   免费分析基因组dDDH值/ANI值

   全长转录组测序

   全转录组测序

   转录组测序

   Small RNA测序

   SSR/STR/微卫星DNA技术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公司电话:010-6594 5597/6591 9547 传 真:010-6591 9547 E-mail:biogenro88@126.com 京ICP备0800477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7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