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宝杰罗生物公司-首页、菌种鉴定、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鉴定、微生物新种鉴定、细菌鉴定、真菌鉴定、酵母鉴定、生理生化鉴定(Biolog、API50CH、API20E、API20NE、APIZYM)、16S序列分析、ITS序列分析、26S D1/D2区序列分析、脂肪酸、呼吸醌、极性脂、DNA-DNA杂交、(G+C)mol%、细胞特征性糖、细胞壁DAP、冻干管、MiSeq/PacBio高通量测序菌群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环境微生物菌群分析、微生物产品解析、产品污染菌分析、Agdia植物病害检测试剂、Agdia转基因试纸条、美国ZYMO RESEARCH、watson加长滤芯吸头(1252-207CS、1252-801CS、124-1200S)、冻存管(1392-200-SS、1396-200S)、 三菱MGC厌氧袋、美国MoBio强力土壤微生物DNA提取试剂盒12888-50、eppendorf离心机(5425/5425R、5418/5418R)、8道/单道移液器、排枪、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美国BD培养基、OXOID REMEL培养基、韩国SPL耗材、日本大冢(Otsuka)耗材、美国AXYGEN耗材、美国巴洛克耗材、美国Crystalgen试剂耗材、PCR仪、低温冰箱、摇床、生物安全柜、超净台、灭菌锅、其林贝尔仪器、培养箱、过敏原、致病菌检测试剂 农药兽药残留检测试剂。


  公司电话: 010-6594 5597
 
首 页< 技术服务<动植物基因组分析<动植物基因组全长三代测序

动植物基因组全长三代测序




动植物基因组从头测序简介

De novo测序,即从头测序,是指为了获得该物种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图谱,构建不同长度的DNA片段文库进行序列测定,然后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片段进行拼接、组装和注释。基于PacBio三代测序平台拥有长读长、无GC偏好性等特点,能够覆盖基因组中的复杂和GC异常的区域,显著地提高组装的contig N50。与二代相比,纯三代测序数据的组装contig N50能提高10-20倍。


应用领域:

动植物基因组的从头组装

动植物基因组的优化与完善


公司优势:

拥有PacBio Sequel及PacBio RSII单分子测序平台,提供一站式测序服务;

项目经验丰富,专业分析团队,提供个性化分析内容。

 

样本要求:

样 本

样本要求

植物组织

嫩叶鲜重2g

高等或大型动物

肌肉组织鲜重2g

微体型动物

动物体累计鲜重2g

昆 虫

正常体型3g,微体型2g

血 液(抗凝)

正常体型3g,微体型2g


 
 

动植物基因组分析内容: 

序号

分析项目

1

下机数据统计

2

数据质控

3

高质量数据获取

4

Survey 分析

5

基因组拼装

6

基因组拼装效果评价

7

基因组拼装完整性与连续性评估

8

重复序列分析

9

非编码 RNA 预测

10

蛋白编码基因预测

11

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比对

12

蛋白编码基因的 GO 注释

13

蛋白编码基因的 eggNOG 注释

14

蛋白编码基因的 KEGG 注释

15

蛋白编码基因的 Swiss-Prot 注释

16

序列比对分析

17

SNP 分析

18

InDel 分析

19

种群统计学分析

20

基因家族分析

21

Venn 绘制

22

单拷贝基因的蛋白序列一致性分析

23

基因家族扩张和收缩分析

24

dNdS 分析

25

基于全基因组单拷贝基因的进化树重构

26

分歧时间估算

27

基因组数据上传

 
 经典案例:

PacBio纯三代测序数据结合Bionano光学图谱、Dovetail Hi-C染色质互做数据和遗传图谱构建染色体级别的藜麦基因组精细图

研究背景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被印加帝国称为“粮食之母”。大约7,000年前,藜麦被前哥伦布人驯化。藜麦种子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因为它不含麸质,含糖量低,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纤维、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达到完美的平衡。同时,藜麦的抗逆性也很强,能适应多种恶劣的生长环境。藜麦基因组较复杂,为异源四倍体(2n=4x=36),估计的基因组大小为~1.5Gb。

2016年日本科学家在DNA research (IF: 5.267)发布了藜麦的一张基因组图谱。采用的是高覆盖度的二代(Illumina Hiseq 2500; ~200 x)+低覆盖度的三代(PacBio RS II; ~30 x)的测序策略仅得到藜麦基因组的草图,组装得到大约25,000个scaffold。

本文作为封面文章,于今年发表于Nature(IF: 28.138)杂志。本文是来自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多国研究人员合作,采用纯三代数据结合Bionano光学图谱、Dovetail Hi-C染色质互做数据和遗传图谱的组装测序,得到了染色体级别的藜麦基因组精细图。

研究内容与结果

1. 测序策略和组装结果

利用纯三代测序,藜麦的contig N50达到了1.6 Mb。结合Bionano光学图谱和Dovetail Hi-C的数据,藜麦基因组的scaffold N50达到了~3.8Mb,scaffold的数目仅为~3,400个。

藜麦是由祖源的两个二倍体品种(亚基因组A和B)杂交而来。之前的单基因测序研究发现北美和欧亚的两个二倍体分别为A亚基因组和B亚基因组的候选来源。二者可能在北美某处发生了杂交。为了进一步了解藜麦的进化历史,作者对二倍体亚基因组A(C. pallidicaule)和二倍体亚基因组B(C. suecicum)也进行了测序和组装。

2. 藜麦的进化历史

藜麦中有很大比例的同源基因具有相似的同义替代率,表明藜麦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全基因组的复制事件。而这种现象在亚基因组A和B中是不存在的。根据同义同义替代率和拟南芥以及真核生物的突变率,作者估计亚基因组A和B杂交形成藜麦的时间约在3.3-6.3百万年前。

在亚基因组A和B杂交后,其实形成了多个可相互杂交的四倍体物种,包括C. berlandieri和C. hircinum。为了进一步确定藜麦与二倍体的亚基因组A和B以及这些四倍体近缘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作者挑选了15个藜麦品种进行重测序。这些品种代表了藜麦的两种主要生态型:高原和海滨品种。对这些品种进行进化树分析表明北美C. berlandieri可能是这些种的基本成员。以前的研究认为藜麦是由C. hircinum经单次驯化而来。而本文的进化树分析则表明藜麦可能是在高原和海滨环境下分别独立驯化而来。

3. 亚基因组特点分析

利用BLASTN将亚基因组A (C. pallidicaule)和B(C. suecicum)的序列与藜麦的scaffold比对,发现分别有156个和410个藜麦scaffold比对到A基因组和B基因组上(总共202.6Mb和646.3Mb)。根据亚基因组A和B中5,807个同源基因对的序列比对信息,发现二者高度同源。仔细研究也发现了两个亚基因组中存在重组、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融合的现象。

利用OrtholMCL对藜麦和两个亚基因组进行基因家族分析。有5,807个单拷贝基因仍保留在亚基因组杂交后,而分别有1,031和849个单拷贝在两个亚基因组A和B中消失。作者也对多拷贝基因进行了分析。比如,在B. vulgaris中有两个拷贝的FT基因。而在藜麦中发现有6个拷贝的FT基因。通过对基因序列的比较,发现在藜麦中该基因可能存在局部tandem duplication的现象。

4. 皂角苷形成的分子机制

皂角苷是藜麦种子中苦味的来源,同时也可能导致人类食用时的溶血。因此,藜麦育种倾向于培育无皂角苷的品种——甜味藜麦。为了弄清楚皂角苷形成的分子机制,作者构建了甜味藜麦和苦味藜麦杂交的分离群体,对后代做了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性状定位和连锁定位。CqB16的scaffold 3489被鉴定为候选区域。通过对定位候选区域内基因功能和结构的分析,TSARL1被认为是控制皂角苷形成候选基因。

参考文献:

Yasui Y, Hirakawa H, Oikawa T, et al.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an inbred line of Chenopodium quinoa, an allotetraploid crop with great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outstanding nutritional properties[J]. DNA Research, 2016, 23(6):535-546.

Jarvis DE,Ho YS, Lightfoot DJ,et al. The genome of Chenopodium quinoa. Nature, 2017, 16;542(7641):307-312.

 

微生物菌种鉴定分析微生物组分析微生物检测分析 动植物基因组分析转录调控

   免费分析基因组dDDH值/ANI值

   真菌全基因组重测序

   细菌全基因重测序

   微生物新种鉴定分析

   微生物菌种多相鉴定分析

   酵母菌快速鉴定分析

   微生物序列分析

   菌群多样性组成谱全长测序

   菌群多样性组成谱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宏转录组测序分析

   标记基因全长测序

   扩增子/功能基因测序

   第三代高通量测序平台

   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

   真菌基因组de novo测序

   细菌全基因组完成图测序

   真菌近完成图测序

   环境中活菌群分析

   产品微生物解析

   产品污染菌分析

   动植物基因组全长三代测序

   动植物基因组de novo测序

   SSR分子标记开发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群体进化关系

   遗传图谱构建

   BSA性状定位

   免费分析基因组dDDH值/ANI值

   全长转录组测序

   全转录组测序

   转录组测序

   Small RNA测序

   SSR/STR/微卫星DNA技术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公司电话:010-6594 5597/6591 9547 传 真:010-6591 9547 E-mail:biogenro88@126.com 京ICP备0800477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7288号